旧网入口

从“四个自信”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创建时间: 2017-08-04
  • 7551

  上周,通过学习张杰书记《从国科大出发 实现科学梦想》的党课,一种自豪感和感召力油然而生。张杰书记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巧妙结合,博古通今,展现了人类求生存、民族求发展、我党求发展的壮阔历程。书记讲授的内容再次印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在党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思考题和自己的兴趣点,我想谈谈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我国坚持了正确的发展道路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任务,也是各族人民的历史愿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我们深刻的历史经验总结,也反映了当代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苦探索,历经挫折而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开辟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发展大道,而且日益在世界上展示其巨大优越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要求,也必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独特而巨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理论”是一个知识体系,它能解释事物本质以及规律性,并且根据逻辑的认证和时间的检验。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这个理论经得起逻辑的认证和实践的检验。理论是开展行动的先导,理论正确了才能把握好方向,反之就会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一无所获。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背后必然要有坚实的理论为思想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直面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实践在创新,制度在创新,理论也在创新。中国梦的提出,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人民一个既有憧憬、又有盼头的目标,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具体。“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续辉煌。强调并坚持理论自信,确保党与人民一直保持理性的清醒与自觉,能有效抵御内外的各类考验与风险,把握理论上的正确航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事实已经很好评价了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受人尊重。我国今天的制度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在很多方面既超越了资本主义,又扬弃了传统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通过聆听此次党课,我深刻意识到:使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必定落在我们广大青年人身上。我们必须坚持“四个自信”,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