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入口

计算机网安学院联合党支部 715党支部学习总结报告

  • 创建时间: 2017-08-04
  • 2929

  2017年6月29日晚七点,计算机网安学院联合党支部715党支部就张杰书记的讲话做了深入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张杰书记的党课,把握中国发展历史提取内容精髓和其中张杰书记先进思想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支部同志的党性修养,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努力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成果汇报,715支部对张杰书记最后提出的十一个思考题回答如下:

问题1:结合所学专业,谈谈中国如何实现创新驱动转型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创新理论最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 1912年在研究经济发展时候提出的一个概念,作为国家的创新理论,我们要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这个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国家间的竞争所推动的经济发展一共分四个阶层,也符合我们国家走过的构成,一个是生产要素驱动,土地、资金、人力这些要素,第二个是投入驱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这个驱动力非常的明显,并且这种惯性还再继续。第三个阶段就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相对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是更为高级的发展阶段。绿色是当今时代的标志性符号,企业追求绿色经营,消费者追求绿色消费,社会追求绿色生活,绿色贯穿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形成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

问题2:为什么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因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共同富裕,消灭贫困。而我们都知道,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位的是“富强”;同时,我党成立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以民为本。如今,我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仍然存在很多贫困的情况,于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只有伴随着贫穷的逐步消除,我国的社会主义才能更好的走在“富强”之路上,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问题3: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什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动力也来自于人民群众。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也是谋求和推动发展的基本途径;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既是我们党的科学思想方法,也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和推进发展,本质是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提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任何“适合”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过去适合老百姓的要求,不一定表明现在依然适合,更不意味着将来也能适合。这就要求我们党与时俱进,时刻与百姓多接触,了解人民“适合”的需求,并满足人们的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应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准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必须将其纳入法律制度建设之中,用法律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的自身建设,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问题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党在幼年时期。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终于走上了正确轨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永不会间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问题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依托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主性。

       建设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型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研究生,我们要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贡献。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的力量。现代的信息技术是大众传媒的依托,依赖科技和教育可以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培养的研究生为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观贡献力量。

问题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河根脉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涵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和根脉。始终坚持以我们党和人民开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和主线,推动了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的文化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就在于它内涵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开启了中华民族最广阔的精神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有理想和追求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理想和文化魅力的伟大事业。由于把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维度和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实际上也就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文化魅力。

问题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科学发展为根本主题.根本主题的内涵主要包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是文化科学发展的核心立场,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文化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是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这些构成了以科学发展为根本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容.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主题回答了中国文化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研究生作为先进文化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应先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要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积累厚实的资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同时,研究生也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使中国的发展道路与众不同”。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道路的历史来源、精神支撑和鲜明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所在。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必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战胜风险挑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美好前景。

问题8:谈谈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吧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拥有五千年历史,在人类封建社会称为世界梦想标杆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幸地冲历史盛事的辉煌中一退再退。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照进现实。我们对此持有自信,一种对自己选择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一种源于历史和现实,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确信和把握。

       梦想的实现不要不断继续前进。更好的继续前进需要不忘初心,需要秉持对自己理想,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问题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期盼,是目标,是号角。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勤奋做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问题10:你心目中的“中国方案”是什么样的?

         在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对中国外交政策及国际作用等阐述了看法和主张。其中提到了“中国方案”,表现了当下的中国有意愿、有能力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社会事务中去,以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体系贡献力量。同时,“中国方案”的提出,也是对中国外交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方案,存在于中国道路之中,没有中国道路就不会有中国方案。各国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中国方案是共赢方案,强调的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但也要对强权势力的抵制与打压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应对,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赢得各方支持。

对于个人,中国方案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它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既要努力借鉴别人的经验,也要结合自己的现实实际。这样我们才能更稳地走好各自的道路。

问题11:研究生党员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认为我们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我们会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我们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其次,要做到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要做到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在学校要珍惜所有能珍惜的机会,一方面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我们要紧跟党走,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紧跟党的步伐。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我们要学习并弘扬这些精神,让自己更加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党的的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自己的梦、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