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入口

浅谈科学与人文

——听张杰书记《从国科大出发,实现科学梦想》党课有感

  • 创建时间: 2017-08-04
  • 5402

  6月28日,在国科大礼堂听到了不一样的党课。这是许多参会者的心声。为何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其一,在于其深度和广度。张杰书记从人类文明的起源谈起,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抽丝剥茧,一步步抵达国科大学子的心中。既探讨了宏观的发展趋势,也涉及到了微观实际。其二,在于浓浓的人文气息。科学的精神在国科大并不罕见,但少了人文理念,我们就不会真正明白科学研究的意义,不会明白科学研究从哪里来,又要将走向何方。

  最近,有幸拜读了《人类简史》,恰好是张杰书记推荐的三本书目之一。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两个。首先是在谈到农业文明的时候,说到“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殊不知是植物驯化了人类”。人类为了获得更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学会了农耕与畜牧,从此社群规模指数上升,生活方式也由采集狩猎走向了定居。为进一步将自然资源为己所用,人类改变了自然界整个生态种群平衡。即基于自身生存需求,使得大多种群数目大幅衰减甚至灭亡,而农牧种群数目极度膨胀。这种破坏基本是不可逆的。

  而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个过程中究竟谁是获利者?濒临灭绝或已经消失的种群?极度扩增的农牧种群?不停歇怀孕却无法接触孩子,在不得转身的笼子里等着被压榨乳汁的奶牛?是一生下来就要被安乐死或挤压死的公鸡?还是各种被转基因却无法表达想法的植物们?那么,必须是人类啊。的确,伴随着农业化,工业化,人类的物质条件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文明也极大程度地丰富化。但如果将快乐作为标准,却很难给出确定的答案。物质水平提高的代价,是资源的扩大规模化持续开发,是人类的快节奏高压力的生存方式。这样的道路能走多久,道路尽头是什么模样,尚不可知。

  第二个感触点则在于科技革命。科技,与资本,与国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追求的还是进一步发展,而绝不是倒退。这就意味着资源与利益的大饼必须持续扩张,而科技就是这一扩张的源动力。当然,理想化的说法是,科研是为了推进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程,却依旧无法回避其功用性的问题。在早些时期,科学融合在哲学、神学层面,服务于统治阶级,并未得到高程度重视。而后,也正是工业革命以及战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科技的力量。企业为科研提供资金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益,政府为科研提供资金是为了在军事上获得优势,同时服务于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说到底科学技术并不是一个中性词,它的创生本就伴随着某种目的。

  这种目的性,无疑是一些学子眼中的阴霾。在他们看来,科学应该基于对真与美的追求,是纯粹的。但不论你是怎样的想法,我们在这洪流中也只是沧海一粟,殊途而同归。何不把目的用理想代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更好地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并不是科技伦理的制定者,却构成了科技伦理。科学,从自然中来,也应当走到自然中去。

  基于以上这些思考,在张杰书记的讲话中,留下了小小的疑问。文明正比于能源与技术的乘积,真的是这样么?现在科技发展飞速,能源不断地被开发,那么文明在持续前进么?对于经济发展的热衷会回归到对文明的终极诉求么?如果说,先吃饱了,穿暖了,再开始谈文明,那么对于“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的颂扬可还在高歌?失传的传统工艺,消散的传统习俗,被遗忘的传统文明,可还等得及?道德教化缺失,社会发展可还会平衡,高速发展又能持续多久?

  是的,我爱极了脚下的这片土地,爱极了这山川河流,爱极了风中来自远古的低语。每每谈及文化,满溢的自豪感之外总有几分难以言表的心酸,尤其是生活在北京,文化之都。无法让每个人和自己感同身受,认识到这五千年文明有多么瑰丽而无价;无法让每个人意识到只有投向她的怀抱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富足;无法让每个人认识到只有植根于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这也正是习总书记谈到的“文化自信”。但是深信不疑的是,这样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历史的规律也说明了这点,衰落伴随着反思,反思伴随着生机,生机则将迎来再一次的繁盛。

  回归到国科大的生活。回所后的研二生活即将开始。很高兴看到周围的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尽管常说这是迫于压力,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期待。在化学所,经常会看见一些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们,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却展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平和从容。他们对于科学与国家的那种热忱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我们。何其有幸。作为学生党员,在学习之外,能做的事情还有太多。最基本的对于党政方针和国家政策的深入学习,对于国事民生的关注将影响到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与高度。希望在回所之后,还能有许多类似于本次党会的学习交流机会。而不得不说,一些富有实际意义的志愿活动开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我们缺乏志愿活动的自发性,并由此缺乏相应渠道。如果进行积极的组织,利用好志愿途径和党员资源,学生党员能深入到群众中去,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最后,感谢这一年来的国科大生活,感谢身边这些优秀的党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