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稳定下来,敌人打走后,再接你到前方来,痛快地住几天……我已充分准备,打仗是军人的本分……当军人不打仗还有何用?”1944年4月,面对进犯许昌的日寇强敌,吕公良给妻子写下了这样一封信。那铁骨柔情的眷恋、视死如归的气魄穿越时空而久久激荡,鼓舞着一代代浙西群众奋勇前进。
吕公良,原名吕周,1903年2月20日出生,浙江开化人。吕公良自幼聪颖好学,平时喜爱去茶馆听说书,尤其喜欢听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好学的他练就了一手遒劲端庄的好字,时常帮左邻右舍写对联。在开化县华埠镇的“七七亭”上,至今还留有吕公良题的对联。
1923年,吕公良在衢县第八中学师范部读书,他追求进步,经常以革命思想为主题为同学们题词。1926年,他目睹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后,决定投笔从戎。父亲吕云章劝他为家业和妻儿着想,不要去部队。但他矢志不移,最后只身跑到广东,寻找岳父的朋友、在黄埔军校工作的张育夫。
在张育夫的鼓励下,吕公良集中精力备考,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因崇拜孙中山先生,故以其题词“天下为公”而正式改名为吕公良。
1928年毕业后,吕公良分配在国民党军第89师任见习排长、连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吕公良以其出色的作战指挥能力得到快速升任:1937年10月升任第89师参谋长,后参加台儿庄会战,并升任第85军参谋长;1941年春升任第31集团军高级参谋,后任华中抗日总队第5纵队司令、周家口警备司令等职。1943年冬吕公良任第15军新编29师师长,1944年兼任河南许昌警备司令。
1944年春,日军集结大部队大举进犯豫中,全面打通平汉铁路,攻取洛阳和豫西广大地区。4月29日,日军全面包围许昌城。3000名中国将士对8万日军,装备上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新编29师打得堪称英勇顽强,寸土不让,给日军以重创。当时吕公良身着整齐的黄呢将军服,在部队中十分显眼,部下苦劝他更换便衣,但吕公良凛然正色道:“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因敌我力量悬殊,5月1日,日军攻占许昌城,吕公良壮烈牺牲。1986年,吕公良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4年,开化县华埠镇在镇西橙山林园南侧的山岇上修建了吕公良革命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是“七七亭”顺理成章地迁徙到此,吕公良烈士的骨灰也从杭州移葬到“七七亭”后侧。如今,每年开化县都会在该陵园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18年9月,华埠镇中心小学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暨吕公良铜像落成揭幕仪式。(新华社杭州3月8日电 记者顾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