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入口

712支部李俊朋:乡村振兴战略的个人感悟

  • 创建时间: 2018-01-10
  • 652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第五个部分,在这一专题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把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放在重中之中的战略位置。因为自己来自农村,比较了解农村的情况,所以对这一部分比较感兴趣,也谈谈自己的感想。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破解“三农”难题,脱贫开发,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解决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制度,才能进一步保证和保障三农问题,才能振兴乡村。前一段时间看《最棒的农民高健浩》,其中谈到种地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昆山的一个地区,人们不愿意种地,都去打工或者做生意,有几千亩的土地都没有人种,导致资源的浪费。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经营权没有发挥作用。现在农村还存在这个问题,一部分人进城打工了,土地没人种怎么办?本来土地是我承包的,但我有经营权,我就可以把土地给别人种,这样既不浪费土地资源又可以赚钱。还有一部分是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到2020年左右这一轮的承包期即将到期,国家收回土地,那我以前在土地的投资怎么办?在土地上开发的项目怎么办?想要再利用土地建设一部分项目不知道国家的政策还敢不敢继续投资建设?这些问题随着承包期延长30年而得到解决,可以大胆放心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一论述,为产业兴旺指明了具体方向和发展道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与城市市场相连接,就是说农村产业发展和主导产品要与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相连接。在国家的角度,产业兴旺,就是要让农民的事业兴旺,农民的事业就是保障农产品,就是粮食问题,是国家最基本的问题。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解决好全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个人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个人的经济生活问题了,比如说家里种的西瓜,平常只卖几毛钱一斤,但是在城里买就好几块一斤,如果能建立完善的制度,在本地种植适合本地环境的农作物,收获之后能有专业的渠道运送到其他地方,这样农民和买家都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而这个渠道就需要一支有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队伍,能够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联合起来,进行农产品市场营销。这就是报告中说的另外一点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除了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队伍,还需要农村干部队伍,需要领导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治理乡村环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其意义不言而喻。而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框架的完善。农村农民大多数矛盾是面子和蝇头小利的问题,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六尺巷的故事,治理农村很大一部分需要德治,这就需要加强农村的文化水平。由于农村教育落后,一部分人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所以德治教育更加重要。通过德治着力预防和减少乡村矛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乡村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环节。乡村经济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把乡村经济发展起来,产业提高起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贫困地区基本集中在农村,只有乡村振兴了,农民才能富裕起来了,贫困地区才能消除,才能真正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