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入口

赖青松党课心得

  • 创建时间: 2017-08-04
  • 9866

在张杰院士的党课讲授中,我感触颇深,收获颇丰。回顾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使得我们国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脱颖而出,这足以使得我们的文明得以延续,从古至今我们有过辉煌的汉唐时代,但我们也承认,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民族也曾衰落过,而如今,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评选中,儒家代表人孔子,名列前茅。而儒家思想、孔子学院等走向国际,向全球各地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说,现如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最应该自信的,因为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的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中国从受压迫到崛起到今天的腾飞,都离不开这些伟大的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人精神家园不竭的源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能充分激发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报国行动,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以这一要求为改革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才能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深化改革创新,就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

  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党根据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批判性继承足以展现我们党的智慧,此外,道路的抉择也是追逐梦想的关键,习近平同志为此也提出了四个自信,社会主义不是空想,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一步一个脚印的在道路上坚持着,这也使得道路自信成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心把握。而理论自信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为了这一目标的不懈努力也使得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也就成为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后盾。

  现如今,文化这个人文力量也在逐渐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软实力,由数据表明,“中国制造”正在逐渐影响全球,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产业也使中国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成为全球的焦点。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从螺丝钉到战斗机,我国已经能自己生产。然而,对于一些世界前沿的设备、仪器,我国还不具有生产的能力,非常依赖进口。可国外对于中国,很多设备是禁售的,所以我国必须要有自主生产的能力,要实现这种能力,国家要有一支战略科研力量,而中科院作为中国最核心的科研机构,自然也就承担了这个责任。有人说工业革命4.0是智慧革命,有人说是量子革命,但无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在人类的面前,中国也绝不会再错失这一次机会。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先锋,在科研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员也要保持其先进性。

  我们作为国科大的学子,是国家强大的科技力量,因此我们更加肩负着科技创新的任务,每一个国科大学子都应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回答: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1927-1935年。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具代表性的是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该理论的接受主体是红军和根据地的农民群众,主要的阶级成分是农民阶级。对该理论的态度是在各个战争中逐步认可的。

  第二个历史阶段是1935-1956年。这个时期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集中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接受主体为解放前的人民军队,解放区广大群众和解放后的全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手工业者、民资资产阶级。对该理论是呈积极接纳态度的。

  第三个历史阶段是1956-1978年。这个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受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即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这个时期,尽快摆脱长期困扰人民的低水平物质文化生活状况成为人们共同的心理期待;然而,离开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以思想斗争来代替经济建设,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这个时期对该理论的接受特点是盲目顺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接受。

  第四个历史阶段是1978至今。这个时期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日趋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在总结以往的得与失、正与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后来,有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理论思想。这个阶段的理论接受主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呈现出冷静认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