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杰书记的党课,我感触良多。联系到自己,心情更是不能平静。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工作没有劳动合同,没有休息日,请假会扣工资,没有退休金,极少的娱乐活动,看病仍然价格不菲。这是我眼中的家乡农民的生活状态。
有同学也问到了贫富差距问题,国家针对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个大工程,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都在研讨和不断实践。我认为,还有一种意义更加深远的思路。
勤劳朴实的农民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念书,走出农村,就不用再下田。诚然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才俊如愿走出了农村,可曾经生活的农村,其发展仍然差强人意,甚至农民仍然在遭受贫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曾在那里长大的农村,因为我们很少为家乡的发展思考和行动。
请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家乡做了什么?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常常听到家家户户的传颂。刘家的儿子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王家的女儿现在定居加拿大;孙家的儿子在深圳核电站工作;赵家的女儿在广东省的国家检疫站工作;如此这般,这种例子越来越多,他们在各行各业取得了门第生辉的成就。然而,却从未听说他们为自己的家乡做了什么贡献。这不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么?那些走出农村的成功人士,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么,结合他们不同的专业或行业,肯定对家乡的建设有着独到的看法。反哺家乡。如果走出农村的共产党员都能心念家乡,都能积极关注并参与家乡的建设,为改造家乡献计献策,那么中国的贫困地区发展就一定能够以更快的步伐向前进。
有一些考入大学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在家开设辅导班,给农村的孩子带来了知识和新的想法。然而,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因为,这一举动的目的性,更多的,是为了赚取金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很了解家乡的需要,教育资源短缺。如此这般评头论足,却又强人所难之嫌,固然,我自己也没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开始将过错归罪于大学的教育。假使,大学的思政课更多地涉及国计民生,更多地去引导我们为祖国、为人民思考,更多地引导我们为家乡地改革建设出力,那么,中国农村定将是旧貌换新颜!
为自己的家乡思考,为家乡出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由此这般,相信比实际带给家乡人民更有意义的,将是一种文化的塑造。知识不仅仅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更可以塑造人格。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农村人将会具有鲜明的品格,无私奉献,感恩社会,崇尚知识。这不也正是高等教育应道给予我们的宝贵精神食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