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入口

工学院9003党支部王赫

  • 创建时间: 2017-08-06
  • 1656

  “从国科大出发、实现科学梦想”主题党课在张杰书记从容的话语中开场,作为物理学家的张杰书记在开场白中就强调,这节党课他会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来回顾梳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庞大的纵向历史架构和横向世界范畴思考和探讨文明的进程,以此开启了第一章节: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思考。

  所谓理性思维以及理性分析,即罗列事实对比数据,从中挖掘内涵的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时,既要对比其他文明的发展,探究异同,也要从中挖掘文明良性发展的优秀品质。从文明进程的历史角度看,四大文明古国具备相似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充沛而又不泛滥的雨水条件、足够的日照条件、温和的气候和海拔,都是当时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而中华民族发源地的独特性体现在,地球板块运动导致印度板块挤压亚欧大陆,形成一个以喜马拉雅山脉为拱形包围的中华民族发源地,这种地理条件从优势上讲,能极大地避免被其他文明的武力侵袭和破坏,使得文明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襁褓,但排除了其他文明的干扰,并不意味着危险已经过去,在这样的独特环境,旱涝灾害对农耕时代的文明造成极大冲击,古有大禹治水的经典,反映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不屈不挠、因地制宜、善于疏通的历史传统,通过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思想碰撞,凝结出大智慧大战略,在长期统一的国家背景下,更好地将这些智慧融入到历史实践中,事实也印证了在同一时期中华文明是要强盛于西方。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的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更好地指导人们实践生产,进而凝结出更优秀的智慧。

  “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习总书记阐明对于“以史为鉴”的思考,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总书记通过洞察历史,找出根植于中华文明中的关键: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盛不衰的根本,也是在世界丛林中崛起的根本基石和力量源泉。

  从古代到近现代,依托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我们不会刻意回避近现代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民族经受的困境和挫折,既然要以横亘古今、融通中西的思维格局思考,那么近现代史,就要从最关键的工业革命入手。目前世界大国的国力的强弱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成果息息相关,正是由于我们在革命的进程中落后于西方世界,才经历了重大的民族挫折,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正是不屈不挠、革故鼎新,故而才有习总书记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面对巨大困难和挫折,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将共产主义赋予中国特色,凝结出适用于中国特殊国情的理论,开辟了一条通往繁荣昌盛的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正是党和人民经历过种种磨难和困境,所以更加对我们的制度和文化感到自信,西方制度救不了中国,只有符合人民心愿,适合这片中华沃土的文化,才能孕育出繁盛的民族之花,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民族的呼唤和需求下应运而生,经过96年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更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才是共产党执政自信的根本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