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网入口

工学-人工智能学院9005支部委员会党课学习报告

  • 创建时间: 2017-08-06
  • 4992

 在听了张杰书记的党课之后,工学院9005班党支部于7月1日在学园贰226教室召开了学习张杰书记党课精神,交流学习心得的党会活动。

  会议中首先由9005班支部书记王启富总结发言,他谈到张杰书记在6月28日的党课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原来党课还可以用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从宏观的角度,从人类农耕文明时代讲到工业文明再讲到中国近现代的发展进程,最后谈到怀柔负责举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会议,既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又开拓了我们对问题认识的视野。同时他还提到:“通过张杰书记的党课,也让我认识到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因为共产党的领导,才有我们人多办大事的可能,才有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进取精神。作为研究生,更作为一名党员,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更应该为中国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随后是部分党员同志表达自己对这次党课的学习精神,由宣传委员王永光做具体记录,以下是每位同志的心得体会:

  高铁宁:张杰书记在今年的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在雁栖湖校区东区大礼堂为我们献上了一堂形式丰富多彩并且思想内容深刻的党课。会后我们党支部在支部书记王启富的主持下对张书记的党课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张杰书记的党课深入剖析了我们党、国家和民族从那里来,到哪里去;分析了支持我们走到今天和走向明天的精神力量;总结了近代至改革开放以来的苦难、探索和成;展望了国科大莘莘学子们描绘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光辉远大图景的美好未来。这次党课如醍醐灌顶,为我们国科大学子秉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立足本专业知识技能,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次党课后,为了让我们在今后仔细体会个中深意,张杰书记为我们留下了十一道思考题,这几道题既是对我们学习的检验,也是对我们今后的启示。其中一道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精神?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近代以来,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历经各种探索,最终在无数仁人志士们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的带领下,中国由弱到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完全自主独立,由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一种力量一直在支持着我们。如今在新世纪新阶段,习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这种精神给我们决心和力量。这种精神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前者我们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断送我们的发展成果,没有后者我们的工作就因为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不能长久。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便没有近代的独立解放今天的改个成绩,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的丰富发展和实践便不可能有今天的生命力。我们热爱着这个党、热爱着承载着的这片土地,热爱这个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民族,我们国科大学生党员一定会有这样的个历史自觉,那就是加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队伍中,传承这个民族的精神、传递这个民族的力量。

  任婧:“一个系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从外部获取能量。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也需要不断获得能量和提高利用能量的效率。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公式:Civilization∝Energy×Technology(人类文明程度正比于能量与技术的乘积)。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和梳理人类文明发展的现象与规律。”张杰书记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我们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自信从何处来,自信并不盲目,而是从理性思维中来,从对科学与知识的系统认识中来,从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中来,从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根本理解中来。”

  张杰书记带领大家回顾了改革开放近40年的成就,变革总是艰难的,只有心系群众,不忘初心,共产党人最初的誓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富裕起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正因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才能在纷杂的道路和声音中踏出一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将祖国一步步带领上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更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大幅减少绝对贫困人口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标志之一。

  而作为国科大的学生,未来的科研人员之一,我们也更加敏锐地看到了科技发展对于现代国家、社会发展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发展科技刻不容缓,我们正值第三次科技浪潮,发展日新月异,从中国的角度来讲,我们不但要抓住机遇弥补过去几十年跟世界科技强国之间落下的差距,更要迎头赶上力争站在人类科技之巅,同时我们的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积蓄已久的问题亟待解决,社会面临发展的重要关头,在这个时候,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就显得更加重要——“不忘初心“。

  作为航天领域的一名学生,就在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我在关注这件事的同时也反思了很多。

  2016年9月1日,在山西太原发射的高分10号侦察卫星因长征四号乙故障发射失败,火箭残骸于当天中午被找到并被回收;

  2016年11月3日,由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进入预定轨道,再实施了二次倾角控制和五次定点捕获之后终于成功定点;

  2016年12月28日,高警一号01/02卫星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但长征二号丁火箭没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经数次变轨后进入轨道;

  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失败;作为一名预备役航天人和一名党员,我认为我们理应明白,科技发展和试验确实没有一帆风顺的道理,出现失败和反复都是正常的现象,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们应该正视问题,反思失败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这样我们的失败才不是纯粹的浪费与打击,才能有意义。而近年来,中国航天的发展一直存在盲目乐观和冒进的趋势,不可否认中国航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航天人吃苦奉献的精神,一直取得了低失误高回报的满意答卷,但时代在发展变化,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改革的浪潮冲击下,中国航天发展的模式也需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系统科学与论证不可忽视,重大科学决策需要尊重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工艺的发展需要长周期的研发,急功近利地想要短时间获得耀眼的科学成就已得到更厚的汇报是不符合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现实,也不符合马克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不符合我们党秉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对自己看到的问题发出声音,做出反思,付诸实际行动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应有的素质和品行,只有正视失败和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四个自信,这也是习总书记的谈话明确表达的观点。

  周文兵:通过对张杰书记党课的学习,结合9005班针对于张杰书记党课的探讨,我深深为习总书记的所制定对的宏图大略所折服,从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亚投行,中国扶贫政策、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弯道超车战略,我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实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指定超大规模的手笔,将这些重大举措结合在一起,让我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期待。针对张杰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想就消除贫困这个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

  我自己老家在安徽农村,自己家乡所在的县城安徽省太湖县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大别山尾部,山区交通不便,百姓的经济来源收入少,是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这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贫力度下,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对国家的消除贫困也有着自己别样的认识。从家乡的泥泞小路到村村通的柏油大道,从矮屋陋室到现在的洋楼栋栋,近几年的家乡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她了,难怪老人口中,常常念叨,多亏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现在如此美好的生活。

  在中央开展扶贫政策以来,足可见政府的扶贫力度。首先,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贯彻上级指示,在我们村以及实行一对一帮扶,开展了多项项目,由于我家也参与其中,故对此也有着深刻的感悟。

  首先针对贫困户,村民可自己选择是否参加国家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参与者只需缴纳少量的参与费用便可以加入光伏发电项目,发电成本回收以后收益可供村民自由支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部分村民的经济问题。在就业岗位上,我们村还加强基础设施建立,为本地居民提供很多就业岗位,为村民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在医疗上,每个村还定期开展免费医疗政策,很大程度方便了农村中的老人,解决了老人们的健康问题,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所以,如今的扶贫以及远不是只是流于表面,全国上下都在实实在在的行动起来,如此行动力,我愿为中国点赞。

  周义博:为什么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论断,是习近平同志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首先,消除贫困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需要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需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广大人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对此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巨大的成就不能掩盖现实问题,我国仍有数千万贫困人口,提升落后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在此基础上,消除贫困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应有之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剥削和两极分化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扶贫工作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内容。

  最终,消除贫困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经途径。实现共同富裕在当代突出表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康不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因而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广大农民和贫困人口在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较为落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底线”,扶贫工作就是要补齐短板,兜住底线。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而最终还要落到扶贫工作上来,消除贫困上面来。

  王金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多个阶段。

  自1919五四运动开始后的近10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期。、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思潮,接受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行动指南,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瞿秋白、蔡和森、毛泽东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艰辛卓越的开创性探索,产生了一些初步的理论建树,实现了对前人的超越,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的第一次理性回归。

  从“八七会议”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攀升期。在此期间党内屡次出现 “左”倾错误,、全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这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主体的形成造成了严重影响,共产国际七大新的策略方针坚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信心和决心。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两年半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正式的形成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得以提出的哲学基础,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内涵,形成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主义理论正确回答了关于中国革命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到党的七大召开的五年半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巩固期。作为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延安整风提高了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作为一次思想的解放运动,延安整风极大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党的七大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四年半间,这期间,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真正“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并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和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道路”,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这期间毛泽东写作了大量的重要文章,为迎接抗战胜利、战胜蒋介石国民党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既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核心主体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也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群众主体推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有了巨大进步,这个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呈现出“骤进”的特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党的八大召开的七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非凡的奋进期,呈现出“升进”的特征。这一时期是以毛泽东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为指导方针的。这期间我们党在顺利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情况下,创造性提出并领导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取得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今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从党的八大到“五一六通知”的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曲折期,呈现出“冒进”的特征。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没有中断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然而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却是一件极其艰巨和复杂的事情。这种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直接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错综复杂、险象环生。这期间,一方面表现了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人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另一方面又表现了我们党在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认知不足,甚至骄傲自满,急于求成,片面夸大主观意志,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论,“以为‘大跃进’运动是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赶上发达国家的最好途径;以为人民公社是通往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最好形式”。加之“决策本身产生的失误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泛滥,最终导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遭受到重大的挫折”。

  从发动“文化大革命”到粉碎“四人帮”的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严重的挫折期。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一次严重失误,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党的建设方面都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被其尊为“革命”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曾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三个伟大的里程碑”,其实质“既不符合实际,又在许多方面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也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陷入严重迷误之中”。

  从“四人帮”的被粉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迷茫的徘徊期。“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和严重挫折后,我们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这场内乱,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义无反顾地走上社会主义改革之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核心元素,直面“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坚决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努力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和落后观念的束缚,重新回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轨道,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号角,重新焕发社会主义蓬勃生机和活力开辟了宽广前景。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 13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理性的开拓期。这一时期是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起点的。思想解放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理性回归。邓小平对此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方面,他坚持以“实事求是”作为其思想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概括了实事求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5],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4];另一方面,他还坚持把解决思想方法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的途径,反复强调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4]。

  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到十六大召开的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丰富期。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6]的康庄大道昂首阔步。面临改革开放成果的如何攻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如何进一步发展以及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江泽民以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邃理解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篇章,从而增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新内容。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召开的十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经历了一个务实的发展期。这一时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扎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代实践,勇于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新发展。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此过程中,将会极大地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内涵与特征。

  武艳苗: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和根源是什么?

  张杰书记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在解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全面纵横地考虑了地理、历史、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因素,采用中西方文化发展对比的思路,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特质:博大精深、兼容并富,以及在时代潮流中凝聚成的智慧:中国治国方略和变革精神。

  而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和根源,在我理解来看,是与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精神是在与大自然的顽强斗争、在与不同文明的摩擦碰撞、在自身弊端的反省与升华中成长起来的,正如张杰书记所讲,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决定着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得益于这样的基因,未来也同样会指导着我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丰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发展成为受尊敬爱戴的好口碑民族。

  张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尤其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不能斤斤计较于个人眼前的利弊得失,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把建设祖国作为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将爱国主义渗透到我们的科研生活中,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创新精神尤其重要,只是单纯的模仿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科研成果是无法实现突破的,要想真正实现“中国创造”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将创新落实在每一步的工作中。

  马丽雅:张杰书记首先从一些中西方的故事及案例中进行了中西方的精神、理念对比,并由此引出我们中国人的基因。进而,又讲到了中国的成就和未来的挑战。

  纵观我们国家一路走的的历程,我感慨:国家有一个对的领导人是多么的重要!多难兴邦,中国未来将会是世界的领导者!

  从制造业大的角度总结我国强大起来过程:进口-合资-自主生产。任何东西的产生都是一个过程,自己的国家没有的东西就只能进口,因为自己创造不出来,创造不出来怎么办?合资!和其他掌握这项技能的国家合作,学习如何去创造;最后,我们自己的也学会了技术,可以自主生产甚至是自主研究创造出来别的国家没有的技术和产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说:“中国制定五年规划的经验值得学习。”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世界所瞩目。我想将我们国家的这个制定5年规划的经验不但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其实也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我们也可以对我们人生中的每个5年进行一个规划。规划又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个人认为5年规划是中期规划,当然我们还需要制定1年规划和10年规划,1年的很具体,10年的似乎有一些遥远,而5年规划规划看得见、够得着,不远不近,恰到好处!

  另外,我们国家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一点真的让人感到很欣慰。有很多专家为国家政策的决策进言献策,不过从“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学科背景饼状图中观察可发现社会学背景的专家成员占比最少,只有6%。个人认为中国比例应该增加,因为社会学背景的专家是专门研究社会问题的专家,我们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我国的社会问题,毕竟发展经济也是为了我们的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好。不过,在后面的公众建言献策职业构成饼状图中可以发现各行各业的人群都非常的关心国家大事,而且各类职业人群的占比也比较平均,这样可以补充一些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问题,对解决我国的社会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落实。由此,我们个人也可以学习借鉴。我们在制定好了个人的5年规划以后,也可以请不同的人给我们的规划提一些建议和意见,这样不但可以打破自己的思想,有更多新的思想,而且可能还会让我们有一些新的突破、改变和可能,做一个超越自己的超人!

  我记得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晓松说过: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是国家的镇国重器,而不是去担心自己毕业了应该去哪里就业这样的事情。作为中科院大学的学生,我们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证明我们思考了,而思考是很重要的,因为学而不思则罔。国家和人民培养我们,我们就要有强烈的“爱祖国 爱人民”情怀,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努力,也是为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而努力!而作为一名中科院的学生党员,我们不但要做到这样,而且要在同学中做出榜样模范作用!

  以上是9005班部分党员同志对张杰书记党课精神的学习心得,通过这次党会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国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