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支部成员们爱党敬业思想,同时作为支部活动“科技创新为民”主题的后续活动,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04班党支部于2016年12月21日组织支部成员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活动前,504班支书与班长积极交流活动策划,参考同学们意见选定时间,尽量满足大家时间安排。支部成员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在两弹一星纪念馆讲解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对我国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发、发射过程的曲折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国家,为了科学而牺牲奉献的感人事迹有了更深的体会。
同学们原来一直知道钱学森先生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对一大批为此牺牲了青春甚至生命的科学家却知之甚少。事实上,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值得大家缅怀尊敬的科学家还有很多。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先生于1968年12月5日凌晨因飞机空难逝世,而他当时正是从导弹试验基地特地坐飞机回北京进行重要工作的汇报。人们发现他时,是两具紧紧的抱在一起的烧焦的尸体。两具尸体早已烧的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而尸体中间是一个有点烧焦了的皮质公文包,而里面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对我国科学研究先辈生平事迹的了解,让同学们更加明白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不易。同学们在思考,如果想做科研,是不是就应该全心全意,采取更加坚定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