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承“两弹一星”不朽精神,迎中国特色崭新时代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 学生党员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文/关翔 图/刘天英 创建时间: 2017-11-07 浏览量:557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终能为国家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向他们致敬!”——2017年10月29日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20179005支部学生党员美启航借用青年马克思的话,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写道,地点定位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201711 DSC 0126

  29日下午三点,寻着历史的印记,伴着秋日的美景,在人工智能学院和工程科学学院学生主管张楠老师、高幸老师的带领下,227名学生党员从学校出发,徒步前往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参观。

                         201711 人工智能学院1

201711 9002                                        

  “两弹一星”纪念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由怀柔火箭基地原址改造而成。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7位在此工作过。纪念馆分为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厅、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厅、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历史展厅三部分。其中,第一展厅通过一个个历史片段展示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等事业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第二展厅展示了钱学森、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的生平贡献。第三展厅则介绍中国科学院成立以来,现代科学的奠基和早期发展等。

201711 DSC 0144

201711 rengong

  参观中,同学们从室外的火箭发动机垂直试车台开始,依次参观各个展厅。在讲解员生动详实的讲解下,展厅里每一件实物、文件,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诉说当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家认真地观看,不时地向讲解员询问种种细节,深深震撼于前辈科学家们能够在当时如此简陋的科研条件下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当看到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历史性照片时,同学们犹如身临其境,激动不已,大家为伟大祖国的进步与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讲解员介绍到当时参加“两弹一星”试验的一位物理学家郭永怀烈士在飞机失事时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把装满机密文件的文件包放在胸前,保护了这些珍贵资料时,有的同学微含热泪、唏嘘不已。大家都被科学家们的坚定信念、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深深感染。

201711 DSC 0166

  从活动中了解到,“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中国科学院动员全院力量,先后投入了40多个单位、一万七千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开拓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事业,参与了导弹运载火箭事业,奠定了人造卫星事业,为中华民族赢得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的建立,即旨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宣传中国科学院为“两弹一星”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这次活动,作为工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10月份的一次集体党日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党员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家纷纷表示,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是一座丰碑,它承载着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们几十年传承至今的科学精神与风骨。通过这些详实的展品和文字资料,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当年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建设放弃个人利益,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尚情怀。大家立志自觉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难、淡泊名利、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争取走在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