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教书育人,创新探索——林晓同志事迹介绍
物理-天文学院党委 创建时间: 2020-07-01 浏览量:2093

  林晓,2013年获中科院人才计划支持回国,入职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现为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

  林晓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党和国家培育科技领军人才;深入科研探索,提升研究水平,攻克科技难题;服务科研管理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他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获得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林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的、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领军人才。

  他为国科大的本科生教授“热学”、“基础物理实验”等课程,坚持国科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本科培养原则,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充分利用国科大先进的教学实验平台,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合理拓展教学方式,做到教学重点突出、授课方法得当、语言表达清晰、课堂气氛热烈,激发起学生的积极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他充分发挥现代新型媒体的作用,拓展教学方式。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物理图像、物理概念和物理机制;课外和学生通过线上沟通群进行交流。线上沟通群里可以匿名提问,有效地让学生不必担心问题太幼稚而被嘲笑。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定期转发一些相关文章或前沿科研文献,供学生选读;还通过群投票等功能多渠道了解学生理解消化的能力和情况。

  他注重课堂思政,重视对年轻人的思想教育。在教好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科学史培养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弘扬科学家精神。例如剖析了热学发展过程:人力、畜力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热机的发明和改进,如瓦特改良蒸汽机,进而推动了热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让学生们明白科学不是少数人凭空想象产生的,而是有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即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技术提出要求,进而提出科学问题,推动科学探索,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讲授郭永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的事迹,鼓励同学们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他将辩证唯物主义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热学课上讲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等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证明了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统一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还介绍了恩格斯对卡诺和卡诺热机的高度评价以及对“热寂说”的批判等内容。

  他立足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教学相长。一方面,课堂上适当介绍最新的热学相关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用实际前沿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过去几年里已指导了十多名本科生的科研实践以及毕业论文工作。

  他讲授的课程广受学生好评,历年课程评估一直名列前茅。课程也得到了学校和同行的肯定,被《国科大》杂志“明星课堂”栏目专题报道,入选了首批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荣誉课程”,课件被其他高校的数位教师用于教学参考。教授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留在国内的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投身科学研究

  林晓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于二维原子晶体的电子学特性及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例如制备出了“自然图案化”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硒化铜并研究了其拓扑物性。他在包括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并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根据国家需要,近年开始“量子计算”相关的扫描隧道显微学及输运测量研究,是中科院拓扑量子计算卓越创新中心重要成员,承担了数项国家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大科研任务,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也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课题负责人。

林晓在做科学实验

  林晓一直在为解决国家的卡脖子科技问题而努力。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深刻理解“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的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在充分了解现阶段科学研究发展前沿领域的基础上,保持科学态度,坚定创新自信,追求基础创新,细心指导学生,勤勤恳恳进行科学实验,踏踏实实处理实验数据,认认真真分析实验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在二维原子晶体的研究中,传统的办法是寻找层状结构块体对应的二维单层材料,但林晓不被已有的框架局限,和学生一起大胆创新、尝试,终于制备出了没有对应层状块体的二维单层硒化铜材料。该硒化铜材料具有天然的图案化特性,在电子器件以及化学催化等方面极具应用前景。此外,还制备出了二碲化钯,砷化银等多种具有新奇拓扑物性的二维原子晶体,有可能应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

服务科研管理

  林晓不仅在教学与科研上有出色的成绩和表现,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坚持党的宗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要求,坚决执行学校党委的决议决定,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林晓贯彻中科院的科教融合政策,在高端人才引进、本科课程设置、物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协助院长做好工作。如陆续引进了周武、张余洋、Sokrates T. Pantelides、Rudolf Podgornik等人,这几位高端人才将物理科学学院的凝聚态物理以及软物质学科领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周武教授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的支持,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张余洋副教授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以及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的支持;Pantelides教授不仅支持学院数位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还积极推动国科大和范德堡大学(全美本科排名第15)的合作;Podgornik教授成功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外籍人才项目。

  作为科研处的负责人,他和同志们一起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主动地为科研人员做好支撑保障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如:与怀柔科学城在空间、产业、生态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推动学校参与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的建设;通过“科教融合”,鼓励教师到相关研究所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着力支持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培养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如学校首次承接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发射了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并顺利完成在轨测试任务;牵头成立了拓扑量子计算卓越创新中心和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多名教师荣获多项科学奖励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林晓和科研处的同志积极行动,设立校应急科研项目,鼓励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迅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同时,组织研究团队成功申报北京市教委设立的北京市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攻关项目,为疫情科研攻关形成有效支撑。

 

 

责任编辑: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