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纳米地学与非常规能源地质的拓荒牛——琚宜文同志事迹介绍
地学院党委 创建时间: 2020-07-01 浏览量:2422

  琚宜文,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纳米地质与能源地质交叉领域专家。

  琚宜文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科教事业,坚守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35载,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与攻关的方向,培养了一批纳米地质与能源地质行业的科技与教学骨干或带头人,其科研成果为推动纳米地学和非常规与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肩担使命,默默探索谋发展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琚宜文作为国科大的一名中共党员,肩担着科教使命,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瞄准了纳米地学这一国际新兴交叉学科产生的苗头开展科研攻关。

琚宜文参加北京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表彰大会视频分会

  近六年里,琚宜文已经作为申请人和会议执行主席先后组织并承办了两次香山科学会议。其中,2013年11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办以“纳米地质学及纳米成藏成矿前沿科学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他做了主题评述报告,总结了纳米地质学的研究进展,归纳和凝练了该领域的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深入探讨了纳米地质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此次香山科学会议的筹办与召开引起了地球科学界的强烈反响,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更是揭开了中国纳米地球科学的新篇章。

  人才无疑是一门新学科发展的最大动力。为此,他依托国科大创建了国际上第一个纳米地质学术组织“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不仅对于探索纳米地球科学具有深远意义,更有助于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办大事。他曾作为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举办过3次纳米地球科学国际会议,同时被邀请担任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副主编及其专辑“Emerging Nanogeosciences”特约主编、《Minerals》专辑“Nanomineralogy”特约编委(与曾任美国地球化学学会主席与美国矿物学会主席一起作为特约编委),国内两本纳米地学综合性专辑特约主编;在其推动下,“纳米地质学”拟入编新版的《地球科学大辞典》。这些工作为我国纳米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志存高远,执着前行拓新篇

  近年来,随着地球科学领域的学者逐渐认识到从纳米尺度认知地球物质运动过程的重要性,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地球以及行星各圈层纳米尺度特性及其成因,从而导致了纳米地质学的兴起,并大大扩展了地球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也为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飞跃。

  作为纳米地质学基本框架的提出者,琚宜文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厘清了纳米地质学的基本内涵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并对纳米科技与地质科学结合产生的各分支学科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的支持下,他已在纳米地球科学以及非常规油气地质等国际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在国际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纳米地球科学学科,率先形成纳米地球观,创建了纳米地质学理论,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实现了在该领域从并跑到领跑的突破,并为纳米地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铺垫了道路。

琚宜文在香山科学会议上做主题评述报告

  正如琚宜文所预言:“纳米地球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必将带来地学领域革命性的挑战”。“嫦娥奔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同样指出:“纳米地球科学将是地球科学研究的一条必经途径”;曾任美国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学会主席的Hochella教授认为“纳米技术将带来地球科学一场新的革命”。因此,琚宜文认为,在跟踪世界地学的发展趋势中,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新阶段赋予纳米地质领域的重任。

严谨求实,步行千里跬步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近年来,琚宜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973”项目课题等20多项。除纳米地质与成藏成矿研究之外,多年来他还致力能源盆地构造、非常规能源地质以及煤系地质与工程等方面的攻关,创新提出构造变形区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预测技术,在页岩气富集特征及其机理、煤层气地质与产出水化学特征以及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碳排放等国际前沿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这些研究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产业化应用,并取得了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此外,他作为国际AAPG学术年会(美国)、欧亚经济论坛(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分会、喜马拉雅-喀喇昆仑-青藏高原地质国际学术会议(法国)、中澳非常规天然气学术大会(澳大利亚)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主持人/主席主持会议或做特邀学术报告20余次;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90余篇,EI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7项;已授权或受理国家发明专利7项。

心怀家国,大爱演绎人生路

  作为一名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琚宜文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更多地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将最前沿的思想带给更多的学生并引领实践,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教学中,立德树人,他作为首席教授主讲3门研究生课程《能源地质学》、《盆地分析》和《盆地与能源研究进展与前沿问题》达1000学时以上,每年学生课程评估均为优秀。其主编的《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和《构造煤结构及储层物性》分获省部级优秀教材著作一、二等奖。

  他为人谦逊低调,治学严谨,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坚持用“创新思维法”培养学生。作为博士生导师,琚宜文已经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作为合作导师培养博士后10余名。如今,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都开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其中,他培养的研究生已入选中组部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学者,并已回国工作;作为合作导师培养的博士后,有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有的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陕西省“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学者等。

  科研的严谨、教学的用心,其实都和琚宜文那颗爱党、爱国、敬业之心分不开。2019年10月1日,已经56岁的他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的代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放飞梦想”方阵联欢活动,表演动作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科教人员,祖国承载我,我奉献祖国。我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所以当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表达我对祖国的热爱时,无论如何,我都必须参与。”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满腔热情,更是给在场的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琚宜文还多次获得国科大优秀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10月被国科大授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特别贡献奖,受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中国高新科技》的国庆专访报道。

媒体报道:

【人民周刊】 探索“纳米地球” 开启能源世界——访中国科学院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琚宜文

 

责任编辑:余玉婷